事情發生在2018/7/11,前一台瑪利亞颱風來襲的第一個早晨。7/10的時候,許多縣市政府都公佈了1600以後停班課。

而大家最關心的不是7/10的停班課,而是7/11的。(遠目)

新北市是貌似最早發佈停班課的政府,後來許多縣市政府也陸續跟進。唯有台北市,一直拖到最後,柯市長決定,不停班課......通通來上班上課吧XD

事實上,在過去好多颱風的停班課後,的確當天都是豔陽高照的免費假期,不知道是否柯市長有先見,所以乾脆也就不停班課了。

於是乎......我的問題來了。(是的,寫到這裡都還沒進入重點)

我的上班地點並不在台北,可是好巧不巧的這一天剛好要進入台北市上課。

當然上課的主辦單位也傳簡訊來,因為台北市沒有停班課,所以上課照常。

OMG!!我要怎麼去台北啊???

7/11的一大早,風雨還是有一些,再加上習慣坐的台鐵也不開,只能選擇客運。

本來應該要直接選擇到台北轉運站的客運,但很不巧,那個時間只有出發到市府轉運站的,所以我只好默默地跳上車了。

(以下就是重點了,(喂~~~~~

當我坐的客運妥妥地停在市府轉運站的指定站牌(車格)裡,全車只有我一個人走下了車(是的,沒錯,客運裡只有我和司機),

在我走進自動門後,一名年輕的女記者和一台攝影機圍了上來。

女記者:我能問你幾個問題嗎?

我:.....(點頭

女記者:你是從新北市來的嗎?

我:.....(搖頭

女記者:你是來台北市上班的嗎?

我:......(搖頭

女記者:那不好意思打擾了

老實說,從頭到尾我都很訝異於女記者的問題。

問題問完了,我大概也猜出來他們想要問的大概是柯市長沒有放颱風假,市民/他市市民卻要在台北上班的人有什麼感覺。

但我真心覺得,這位年輕的女記者,(是的,年輕,目測是剛畢業1-2年,被派出來街頭訪問)問錯問題了。

不是問錯人,而是問題。。

我下車的站牌,很明顯地寫者是某地域客運的站牌。可是女記者卻問我我是否從新北市來。問錯問題其一。

(而且,我相信女記者大概站在那裡有一陣子,就只是呆呆地等人嗎?不曾去觀察一下週遭的環境或review要問的問題嗎?

問錯問題其二。那你是來台北上班的嗎?難道對女記者來說,在颱風天坐客運來台北市的人就只有上班這一種選擇嗎?

當然,看到這裡,也許有人會說,女記者是選錯人問問題。而不是問錯問題。

找人訪問沒有錯。也與選不選到錯的人無關。

重點在於,你的訪問想要得到什麼內容?問題有沒有問對,有時候來自於問題的開放與否。

比如說,我在聽完女記者問的問題後,很顯然地她想要得到的答案應該是,柯市長沒有放颱風假,那外縣市的人卻要來台北上班課有什麼感覺?

那麼女記者可以這樣問我:

"請問你從哪裡來的?(如果我回答非台北市,記者當然就可以繼續問下去)

"那你是來台北做什麼的呢?

問題是屬於開放性,但回答是閉鎖性的。我只要回答到你想要的點上,是不是這個話題可以很容易繼續下去?

比如他的設定是要問到台北市以外的上班族,對此次台北市沒有放颱風假的看法。

那麼透過前兩個開放性問題,是否就可以鎖定這個受訪者能否繼續問下去,還是白白花費了20秒的時間,卻最後只能謝謝對方。

更或者,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直接問"如果你是從外縣市來台北上班課的人,那麼你對這次台北市沒有放颱風假有什麼感覺?"

我如果是台北人,我當然就會笑著說我是台北人;若我不是,就會針對問題繼續回答下去。

當然,我不知道最後這位女記者有沒有問到她想要問的人,或者有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,我就真的不得而知了。

 

也許有人會說,那你為什麼不乾脆地把你自己的狀況告訴他?

我的觀念是這樣的,身為一個"受訪者",我沒有必要回答問題以外的答案。尤其問題是屬於閉鎖性的問題。

當然,一定會有人不認同我的觀念。而認為大家都該做個好人。

可是話說回來,這就是問對問題的重要性。

如果今天記者問的是開放性問題,也許我就會說出我從哪裡來?來台北做什麼的等等的回答。

 

我有時候在想。把問題問對,問的精確一點有這麼困難嗎?

在職場裡,常常有人會問錯問題,而導致做出來的結果和原本預想的不一樣。

這樣一來一回,把大家的時候都耗損了太半。

比如說:

問"那個文件你做好了嗎?

答"哪個文件?

問"就昨天給你的那個!

答"昨天給我的哪個?

哇啦!兩個人開始鬼打牆了。

 

問問題的人一開始沒有把問題明確/精準化。

導致回答問題的人沒辦法立刻把對的答案回答出來。

問問題的人也許昨天真的把文件給了該回答問題的。但問問題的人卻沒有把回答問題的人的狀況考慮進去。

對回答問題的人來說,問問題的人也許昨天給了不止一份文件,而且也有可以問問題的人是被人請托來問問看某個文件好了沒。

所以才會有鬼打牆的事情發生。

如果問問題的人一開始就把問題定義好:

問"昨天給你的某公司的什麼東西的報價單主管簽核了嗎?

答"主管今天還沒進來,但是在他桌上了。

是不是同時獲得了問題的解答還有進度?

 

很多事情,常常就只是多想一點,可以獲得的卻不止一點,

但很多人卻忘記了先將自己要的答案定義好,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時間,

也不要認為和你交手的對方,永遠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。

也不要因為對方的答案不是你要的,就先怪罪對方。

先把自己的錯誤修正,而得到正面的回饋,才是對自己的最大幫助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夏洛特不只6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